当前位置:佛旅网 > 禅修知识 > 禅修入门 >

成佛的捷径:禅净双修

目 录
一、前言1
二、禅略说1
(一)什么是禅?1
(二)禅应如何修行2
(三)禅悟的实质4
(四)关于禅的简略辩证5
1、禅不同于禅定5
2、做主的一念心非禅6
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6
4、呼吸不是真心6
5、虚空不是真心6
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6
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7
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7
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7
(五) 学般若禅须知7
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7
2、必须修学信心7
3、必须修慧学8
4、必须消除性障、降伏我慢8
5、必须修学动夫8
6、悟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印证9
三、净土略说9
(一) 什么是净土9
(二) 念佛法门是净土行者的主修内容10
(三) 一切佛子皆应念佛11
(四) 念佛求生净土须知12
1、不得诽谤贤圣与正法12
2、应发起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13
3、应了解三辈九品摄受的根性与证果差别13
四、禅与净土密不可分15
(一) 禅净互通15
(二) 禅净互通之事修16
(三) 禅净互通之理证17
五、禅净双修17
(一)禅净拣择17
1、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作为代表18
2、净土以念佛求生极乐净土为代表18
3、于娑婆世界学佛是速行道也是缓行道18
4、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缓行道也是速行道21
5、禅净法门简择24
(二) 禅净双修应知25
1、 净土法门摄圣道门25
2、 不可废禅而独尊净土法门25
3、 不可以废净土法门而独尊禅法26
4、 不可离经而独尊净宗诸祖27
5、 学禅应当求证悟28
6、 悟后应求生极乐世界28
7、 尊师重道方能禅净圆融29
(三) 禅净双修事例30
六、结语31
【注释】32
一、前言
禅与净土的修证是中国大乘佛教两个主要的行门。
佛教界普遍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是修禅法的人往往批评净土法门是劣根人所修,而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又往往批评修习禅法的人是狂禅,或认为末法不可能开悟,不应修禅。这些人往往落入二说之中。
所谓二说是说:是菩萨应学,是菩萨不应学。但是我们修学佛法不应有这种观念,因为不管是那一种法门都是佛所讲的。如果偏在一边,执着其中的一个法门而批评另外一种法门,那就好像拿佛的右手来打佛的左手一样。所以不应当偏执一种法门,而诽谤另一种法门,因为这些法门都是佛所讲的,每一个法门都是适应众生的需要而说。
禅与净土是中国佛教界最重要的两个主流,而这两个最重要的主流互相批判,那就会毁坏佛法,所以就想到跟大家讨论禅与净土,希望把禅与净土做一个圆满的融合。从此以后禅与净土互相配合,禅净双修,可以互相帮助,相得益彰。
二、禅略说
(一)什么是禅?
雪窦重显禅师有一次上堂,进了堂还没上座他就讲了:如果要说禅这个本分事的话,我雪窦进堂还没上座之前,本分事诸位应该就要知道了。会么?有什么人道得么?结果没有人说话。不得已,雪窦禅师上堂坐定,手指在空中一画就讲:诸人随山僧手看,看我这个手指头,十方国土十方世界都在老僧指头上现前。又交待:诸人随山僧手指看哦!那么这个已经是落到第二句了。
如果是第一句,譬如有位禅师问云:你是那一国人?我是朝鲜人。禅师说:你正要离开朝鲜,准备上船的时候,我就该给你一棒了!那并不是说禅不可说,而是说禅是个密意,不能明说,因为明说会害人。这意思是说,禅并不是在语言上,也不是在文字上,当然更不在刚刚这一则公案的这一个指头上。可见要会禅呀,真是难。
那么禅究竟是什么?禅,它的本质并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很玄很妙的东西。实际上禅是很现成的,很平凡的,很实在的。但是从这个平凡与实在之中却显现出无比的智慧,显现出真实的解脱,显现出究竟的涅槃,这才是禅。可是这样子讲的话,禅到底又是什么?从名相来说,禅就是般若智慧。
但是禅除了明心开悟以外呢,还有重关的眼见佛性。这个见性,见得分明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觉受,是有境界的,当下会感受到很强烈的解脱的觉受。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具备慧力以及定力,缺一不可,此外还要加上福德庄严,如果没有福德来庄严的话,就没有因缘时节可以眼见佛性。所以见性乃至破初参的明心都是必须的。
(二)禅应如何修行
禅在娑婆世界以明心为标的。那就先要明白明心是什么?明心就是:对于宇宙万有的本源——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命本体的根源,能够真实了解,证实祂,明白祂,那就是明心。明心时,如果定力和智慧够的话,也会同时见性。所谓见性则是亲眼看见这个生命体的根源——我们的真心的体性,但是不在别相上而在总相上见,这叫做见性。
我们说,禅悟明心,明的是真心。真心是无分别心,是指一切有情众生的真如本心——如来藏,它无念、非觉非观、没有境界可以安住,它本身不做任何的分别,它没有喜怒哀乐,不分美丑善恶,它没有是非可言,这是理上的无分别。但是要找寻这个无分别心却必须要有个分别心。所以圜悟大师讲:这个事情虽然它是无分别的,可是到了这个地步,却得要有眼睛来分别、筛选、选择。参禅的时候心、意、识固然是妄,但是心意识这个妄心却不能不要;没有了心意识这个妄心的作用,就无法开悟。因此,参究的时候,我们参寻的方向应该要远离心意识,但是参究的过程必须要用心意识做为工具来参究。没有心意识这个工具,我们就无法参究真如佛性、我们就无法参寻无分别心。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法知见;产生疑情,疑念相续;因缘和合,一念相应)。悟后则应请善知识印证,并随善知识悟后起修,修学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这一部分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我们将专门著书详细阐述,在此不再重复。
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如来藏。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
所以明心很难,自古以来就很难,多少座主讲经说法数十年之后,进了丛林参到老、参到死,一无所悟,来生又重新再来。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是现在才这样的,所以明心非常困难。
可是禅师悟了以后为什么不明讲?因为不可以明讲。有很多人说:悟说不出来,说出来就不是悟。其实不对,任何一个真正开悟的人,都可以用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清楚楚,有时候他不用语言也可以说,但是为什么自古以来都不明说呢?因为这是佛世尊的无上甚深密意,如果明说,众生不敢承担,就会诽谤,而诽谤正法的结果只有一条路可走——舍报之时下地狱。
所以祖师都说: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弥勒菩萨讲:真如佛性,是佛世尊无上甚深密意,是故不说。我们也不敢明讲,有因缘的人来,参了自然会得到;方向正确,知见正确,自然能得,不然始终不得。
明心难,可是见性也难呀。要见佛性,必须先明心,真的明心以后,再从真心直接的体性去体验,才能看见佛性。
佛性的看见,必须眼见为凭,这就必须要有定力,但是定力很强并不一定看得见佛性。《大般涅槃经》佛说:声闻缘觉定多慧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如果完全没有慧力,根本看不见佛性,想看见佛性,除了定力以外还要慧力,所以佛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犹未了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因此,我们一直在倡导《楞严经》的首楞严三昧,我们倡导第二十四种忆佛念佛的方法,这也是首楞严定的一种;修学这个功夫以后,看见佛性就能了了分明。
但是有的菩萨修到九地还不见性,那是声闻缘觉的种性,定多慧少。定慧相等的话,完全圆满具足,那就像佛一样,所以说诸佛如来眼见佛性,了了分明!定慧等故。因此要见佛性,必须要有定力和慧力,这是见性的必要条件。
 
(三)禅悟的实质
禅宗的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应,所以得到禅悦及解脱正受。从破初参悟得真如,到重关眼见佛性,乃至牢关会末后句,及体验牢关参禅事毕,皆是一念相应慧,也都或多或少与定力相应。所以所谓的开悟,我们可以把它定义如下:藉由定力参详而了知有情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因而导致无生解脱慧生起的一念相应的过程,即是开悟。
在悟之前需要修动中的功夫——参禅的功夫,以及听闻参禅的知见。悟了以后,却发觉到真如佛性不是因为修行而得,是本来就有的,也没有一个门可以进入让我们看见真如佛性。所以祖师常说:无门为法门,就是这个道理。而真如不是从修行而得,它从无始以来本然存在,没有一个相貌形象可以拿出来示现给人看,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传给任何一个人。
我们讲禅法,而禅法是一种建立,是一种施设;所以禅法可以讲,但是禅不可说,说出来的就已经不是禅。悟——不能够讲,因为说出来的已经不是悟了,而且众生也不会相信的。禅法可以讲,可是禅法的自性本来空寂、禅法的自性本来就没有来去,本来就不可说,已经用语言、文字说出来的,那就是禅法,不是禅法的自性。
在还没有悟之前,有个开悟可以追求;等到悟了以后,才知道悟的这个法也是本来空寂。悟之前需要学禅法,悟了以后才知道禅法的自性也是空寂。禅不是悟,禅是真如,悟只是找到真如时的一个现象。禅与悟虽然是真实的存在,它不是建立,也不是人的施设,但是没有办法提示出来给人看。所以说有悟是错,说无悟也是错。因为说出来的,已经不是悟啦。别人讲的是别人的,与我们不相干。
悟的实质,不离一念相应慧。凡是没有一念相应,而靠语言、文字思惟分析所得的结论,那不是悟。必需要自己辛苦参究之后,突然间一念相应,那才是悟。
禅宗之证悟破参极为重要,若人能于禅宗祖师证悟公案中,觅得入处,便入大乘佛菩提道之真见道位中,便得了知般若诸经密意,亲见十方世界一切法界之实相;悟后进修,便可经由相见道位之修学,配合福德之修集而具足菩萨性,配合破邪显正、救护众生等十回向行,而具足道种性,配合进修一切种智而渐渐通达般若,完成相见道位之观行,发起初分道种智;再发起增上意乐,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便得入住初地之入地心位。凡此皆要依于禅宗之证悟如来藏作为基础,然后始能次第进修而渐次亲证;是故,禅宗之证悟如来藏极为重要,此是亲证实相之唯一法门故,此是发起般若、通达般若之唯一入手处故,亦是一切修学大乘法之学人所应孜孜矻矻、记挂于心者。
(四)关于禅的简略辩证
前面已经说过,禅就是般若智慧, 禅悟明心,明的是真心。见性则是亲眼看见这个生命体的根源——我们的真心的体性。可是有许多人还是不能够明白这一点,而产生了种种的误解,简略辩证如下。
1、禅不同于禅定
一般人常常错会,把禅当做是禅定,其实禅是智慧;从世尊在灵山拈花微笑,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禅,其实是智慧法门,不是禅定法门。
禅定法门必须透过心法上长时间的用功修行,不是一念相应而得。禅却是一念相应而得,所以禅是智慧,不是禅定。如果禅是禅定的话,当初世尊拈花微笑,人天罔测的时候,迦叶尊者不可能一念相应便得。既然是一念之中便能相应的,那一定不是禅定,所以禅是般若。
但是世尊拈花微笑的时候究竟说了什么法?若道他有所说,祂明明未说;若道祂拈花微笑是无所说,大迦叶菩萨为什么却一念相应就悟了?所以无门慧开大师讲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的故事时,说世尊是挂羊头卖狗肉。
所以说,禅既然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就一念相应而得,可见不是禅定,因为禅定是必须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修学才能成就,禅却是从一念相应而来,所以禅是般若,禅是智慧。禅的明心,悟了没有境界,可是很多人误以为悟了就有神通,可以到处飞行,就有宿命通他心通,他们错了!禅是智慧,而那一些神通是从定的修行而得。禅定所得都有境界,不是开悟。开悟是一念相应证得实相,这个实相是无所得、无所有的境界!方便说为境界。
2、做主的一念心非禅
有人这么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和我现在喝茶都是一样的,如果到这里打住就没错,可惜的是,他后来又画蛇添足,说:同样都是这一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做主的这一念心。这一讲,马脚就露出来了,这叫似是而非,世尊拈花微笑且不是这一念心哦!大迦叶尊者相应的也不是这个心。
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
很多人错误的以为这个能知能觉的妄心修行清净以后,就会成为真心,在国内以及国外来的许多大师们这样错误的认知,然后就想把这一个能知能觉的妄心修行清净而变为真心,也教人如此修禅。但实际上这个妄心是七转识的作用,即使修到成佛,祂还是七转识,仍然不是真心,所以不要错把妄心当做真心,也不要希望将妄心修行清净以后会变为真心。
真心是另外一个真实心,祂从来跟我们的妄心在一起,是真妄和合运作。妄心永远不可能变为真心,真心非觉非观,真心远离见闻觉知。有的善知识跟徒弟说:我们课诵的时候,那个专一的心,没有杂念的心就是真心。但是这个说法错了,因为《维摩结经》明明说:法离见闻觉知,说真心非觉非观,所以不是这个心。
4、呼吸不是真心
有人说:四十二章经讲:人命在呼吸间。但是,呼吸不是真心,因为《大集经》讲:非出息非入息。有人说:一念不生的时候,灵明觉了、寂而常照的心是真心。但是,这个心落在觉观境界里面;《解深密经》说,第一义相离诸觉观,觉观是名世间境界。
5、虚空不是真心
有人说,真心就是虚空,一无所有,因为经上讲了嘛:真如犹如虚空,是无所有无所得境界。但他是落到顽空里面去了,也错了;如果真心是虚空,一无所有,那就变成断灭,跟断见外道一样。
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
有人就主张说:入定的时候那一个能看的心就是真心。可是那个心也不是,因为那个心还是不离觉观境界。
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
有的人说:虚空中的一种无所不在的能量或者殊胜的体性,那是真心。但是那也不对,那是胜论外道的说法,是凭空想象而建立的,世尊在《大般涅槃经》和其它唯识经典中,早已破斥过了。
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
有的人说,真心从来是常,永远不变异。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如何成佛?因为经上讲,真心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如果祂永远是常,常则不变异,不变异就不能受熏染,不能受熏染则清净法种就无法熏习成长,那就不能成佛,所以不能说真心是常。
有时候经里面说常,譬如《楞伽经》讲如来之藏常住不变,是因为这个本体从来不坏,所以讲常住不变。可是常住不变里面,有它的生灭变异的现象——是真心中一切种子的生灭变异,所以真心非断非常。应当是非有变异、非无变异;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所以真心非知非不知,非觉非不觉,不落两边,这才是真正的中道实相。
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
另外,见性不是感觉,更不是见闻觉知的那个性,很多善知识弄错了,这中间差别很微细。很多人落入能见能闻能觉能知,落入感觉里面,而把感觉当作是佛性。但是即使知道佛性的答案并不代表就能看得见,不代表就是悟,只是解悟佛性的意思而已。要见佛性,必须先明心,真的明心以后,再从真心直接的体性去体验,才能看见佛性。
(五) 学般若禅须知
对于初学般若禅的佛子来说,为了则必能消除修行过程中的诸种障碍,尽快明心见性,乃至走上悟后起修之路,应首先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
福德资粮不够的话,很难听到真正的禅法,很难听到真正的般若智慧,即使听到了也不相信,会当面错过。所以必须要修学各种的福德资粮:救济贫困、孝养父母、尊重师长、供养三宝等等,都应该做。
2、必须修学信心
很多人听到禅就吓坏了,心里面先自我设限:我哪有可能学禅!末法时代了,而且我这种根性怎么可能?先自我设限。但是菩萨再来者很多,因为还没有离开隔阴之迷,所以往往小看了自己,妄自菲薄。我们应当了解,听闻禅法而不畏惧,课诵学习《金刚经》而不害怕的人,这一种人,佛说:当知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诸佛而种善根。所以千万不要自我设限,对自己要有信心。但信心的获得,也要经由一段时间的多闻熏习才能增强,所以还要多闻熏习第一义知见增长信心。
3、必须修慧学
修学慧学仍然要多闻熏习,多闻熏习以后,自己要常常思维整理,去融会贯通。但禅法所说的慧,并不限定在佛法上的多闻熏习,还包括世间法的多闻熏习(但不是指恶法的多闻熏习)。譬如工巧明等慧力也必须具足,否则就看不见佛性。
4、必须消除性障、降伏我慢
如果性障不肯消除,我慢不肯降伏。那么往往会落到权威崇拜、学术崇拜里面去。而真正的禅不在名声上,不在权威上。真正的禅法在哪里?只有真悟的人才会知道。我们未悟之前,尚未建立择法眼,所以对于善知识的判断只能随缘。但是如果有缘遇到证悟的人,他会跟你指引。这个人也许远在天边,也许近在眼前,也许就坐在你身旁,甚至是你的父亲、你的子女、你的配偶,不一定。因此必须要把性障除掉才不会疑,要把慢心除掉才不会被表象所遮障。
5、必须修学动夫
那就是虚云老和尚讲的看话头。
我们要有这个功夫——任何一句话没有出来之前,我们就看到它,知道它是什么?清清楚楚看到它是什么!但是这句话的语言文字都没有出来,那才是话头。能够看话头才有资格看见佛性,看不见话的前头,表示你的定力不够,动中的功夫不够,一定看不见佛性,把答案跟你说了也没用。所以要能够看话头,并且还要很熟练、很纯熟,它自然而然存在,那这样见性的因缘就具足了。然后才去参话头。
话头有两方面,你是要参真如的话头呢?还是要参佛性的话头呢?两种不一样。真如的话头参出来是见无所见,我们一开始讲的那些公案,如今都在你心里面了,它们在讲什么?你很清楚。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其实只有一则;不会就是一千七百则,会了就是一则。有了这看话头的功夫以后,才可以开始参话头。千万不要急着在会看话头以后就去参,因为太早参不好。看话头的功夫做得很纯熟以后,再来参,将来才能看见佛性,不然看不见。
在看话头的阶段,有人觉得索然无味,但是有的人觉得非常好。为什么?因为心没有负担,只有个话头。这个阶段一定要经过,这个阶段一定要锻炼,没有这个看话头的功夫,而说在参禅,是自欺欺人,在骗自己,也在骗别人。
6、悟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印证
我们说参禅悟了以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
譬如《楞伽经、佛藏经、如来藏经、无上依经、不增不减经、金刚三昧经、深密解脱经、解深密经》等等,还要请阅《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来做印证。
悟得真的人读过以后,会使他的悟境更深入,提升悟的层次和内容。如果是悟错了的人,他读了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悟错了。
开悟的人如果不能用这些书自我印证的话,那就不是真正的悟,应该要把原来所悟的见解丢掉,重新再参。如果能够印证,那就是真的证悟!真悟的话自然就会知道——应该要如何悟后起修。他就能渐渐通达,能进入修道位,这样才能迈向成佛之道。
三、净土略说
(一) 什么是净土
什么叫净土?净土有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净土、方便有余净土、凡圣同居净土。诸佛自证圣智境界,那是常寂光净土;地上菩萨所住,以及地上菩萨往生诸佛净土、莲花化生所住净土是实报庄严土;声闻种性所证涅槃,以及声闻种性菩萨往生诸佛净土,所住的是方便有余土;我们所住的是凡圣同居土。
我们这个世间有凡夫菩萨,有圣人;但是我们遇到证果的圣人时,我们不知道,因为他脸上没有写着证果;或是三果、四果。在极乐世界,每位菩萨所证的果位境界,大家都心知肚明,谁也瞒不了谁,但是我们这里不同,那就是说四种的净土各不相同。
 
而在一般佛子,或者一般善知识所谓净土的修行法门,其实他们不是讲净土,而是讲持名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实际上净土法门并不只是这样,我们也常说:佛法上的一切修行法门,都要汇归于禅与定,而一切佛法法门修行的结果,都要汇归于净土。所以净土这个法门并不是只有持名念佛而已,但以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极乐世界为主要的代表。
(二) 念佛法门是净土行者的主修内容
既然念佛是净土法门的主要内容,那就又须先明白什么叫做念佛?佛是究竟觉悟者,祂具足了四念处、四圣谛,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分等三十七道品。以及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等。佛断两种障: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证得两种无我。佛成就一切智智,也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是佛。如果这些功德不具足,就不能称为成佛。
我们念佛是念什么?其实念佛应当是念法身佛,可是法身无形无相如何念?那我们就透过佛的名号,佛的形相,然后进一步到无相念佛、实相念佛。所以念佛有很多的层次差别不同。
对一般佛弟子而言,所谓念佛,系指称念佛菩萨圣号。因虔诚地不断唱念或默念,至心信赖归向,而获得佛菩萨之冥感或显相之感应。其普遍而主要的目的在求将来舍此报身时,得蒙佛菩萨接引往生极乐净土。而十方诸佛净土,包括本师释迦世尊的净土,其实无量无数,不可称许,非仅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而已。此外,净土亦有唯心净土与诸佛化土之别。
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门,莫非净土法门。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种净土。是为广义的念佛。
所以,念佛不是只有一句圣号在那边环绕而已。念佛法门有很多种,念佛的名号是一种,念佛的名号所生的功德,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谓的本愿念佛是另一种。还有念佛的功德,这叫忆念思惟;念佛的相好,譬如观经讲的十三观;念佛的胜愿,譬如阿弥陀佛的四愿;还有念佛的净土庄严,譬如观想极乐佛土世界的依正庄严;念佛法身,这叫实相念佛;还有体究佛是什么?这叫体究念佛,也是念佛。
这些法门的修行,可以大略举出来:从持名念佛开始,然后心念心听,心念心忆,无相念佛,体究念佛,系念思惟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以及无所缘念的念佛,那叫实相念佛(无所缘念的念佛不是无记喔!)。
此外,譬如出去当老师或者身为法师,为大家说诸佛的殊胜别愿和共通的大愿;宣说诸佛净土的庄严,乃至说佛如何加持凡夫菩萨、初地菩萨,七地菩萨、十地菩萨等等;说佛境界的功德——譬如为人讲《佛地经》,说佛所说的一切经、乃至一般的课诵,拜愿、持咒、打坐修定等等,一切法莫非念佛法门,因为这一切法的修行,目的都在成佛,而成佛不能离开本师佛,不能离开阿弥陀佛,不能离开十方一切佛。如果真正会念佛的话,乃至淫怒痴也是念佛法,这就包括念自性佛、念十方佛了。
以上所述这些念佛法门都非常殊胜,三根普被,皆通往净土圣道,因此我们分别著书详细阐述,此处不再重复。
(三) 一切佛子皆应念佛
我们也常说一切菩萨都应该念佛,因为菩萨念佛能够得佛加持,能够迅速成佛。我们常常听许多同修说,在悟道之前得到佛或大菩萨的加持帮助,所以一切佛子都应念佛、念观世音菩萨。
请大家不要误会,以为悟了就是佛。悟了只是见道——资粮位、加行位之后的见道位。资粮位之后有个加行位,加行位之后是见道位,见道位包括通达位,通达位之后就要进入修道位,还是须要佛加持。那么,即使修入初地,还是要佛加持;初地菩萨进入大乘照明三昧,十方诸佛为现一切身而言说,也是佛加持。
修到七地断尽一念无明,他准备要取涅槃,但是十方诸佛不怀好意的来了,说你不要取涅槃呀,我给你一个三昧,为你加持,传授这个三昧,胜过你七地之前所得的一切三昧,叫做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七地菩萨一听,说好啊!就学了,学了就中计了,不能入涅槃了,因为不想入涅槃了,因为太好了,然后就进入八地,在第八地得如幻三昧,得意生身。
修到十地还是要佛加持,十地菩萨住于色究竟天的大宝莲华庄严宫殿,还要十方一切十地菩萨一起来为他灌顶加持。那些十地菩萨为什么知道要来帮忙呢?因为是佛的神力建立啊!
乃至到等觉位,还得念佛呀!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开宗明义讲:大势至菩萨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从座而起,顶礼佛足……。为什么与五十二菩萨一起从座而起顶礼世尊?为什么不是三十位、八十位,而是五十二位呢?也就是说从十信位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统统念佛,因此菩萨要念佛。念佛修行的人,成佛才会快,所以悟后千万不要起慢心。
(四) 念佛求生净土须知
净土法门之修持方法很多,但以求生极乐世界为代表,所以我们以净土五经的意旨做为主要轴心来说明念佛求生净土应注意的事项。
1、不得诽谤贤圣与正法
求生极乐世界或诸佛净土的人要很谨慎,千万不要诽谤正法,不要诽谤证悟的人或证悟的天神及鬼神。所以我们要很小心,若无证据,千万不要轻易的去评断或者诽谤一切的善知识,宁可将未悟者当作已悟,莫将已悟者当作未悟,以免不慎而犯下诽谤贤圣大恶业,犯此重戒,难生净土。
《无量寿经》卷下,佛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弥陀世尊无比慈悲,只要十念乃至一念,就可以往生了,可是却把造作五逆重罪的人以及诽谤正法的人排除掉。《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说: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剎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号,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诽谤正法及诸圣人。在这里又加上一个诽谤圣人。十念可以往生极乐,但是造五逆重罪、诽谤正法及诽谤圣人的念佛人不能往生极乐。
证悟的人从来不以圣人自居,但是他从宗出教,他所说的法乃是正法,所以不应当诽谤。诽谤证悟者以及他所说的法,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更何况是诸佛净土?弥陀世尊最慈悲,九品摄尽一切众生;但是谤正法及诸圣人者,极乐世界尚且不能去,还能求生哪一个佛世界呢?
又譬如:《大阿弥陀经》卷上四愿之第二十九愿云:我做佛时,十方无量数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剎,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无量寿经》卷上第十八愿亦如是说。诸佛净土都不摄受诽谤正法的人,所以不要期望在诽谤正法以后还可以求下品往生。而且临命终的时候,想要遇到真善知识是很困难的,在舍报前就不信真善知识、诽谤真善知识及他所说的法,舍报时当然也不信真善知识和他说的法,如何能下品往生?又因为他生前不信及诽谤的缘故,善知识又怎么可能在他临命终时来为他开示正法?
极乐净土不摄受诽谤大乘佛法的人,诽谤大乘佛法最主要是指净土五经以及菩萨藏。菩萨藏就是如来藏,就是讲真如佛性的佛法。如果有人解说真如佛性,真实、正确、无讹,而我们加以诽谤,就是诽谤菩萨藏、诽谤正法、诽谤大乘,就无法往生极乐世界,而且还要下地狱。
2、应发起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
上品上生所应具备的条件是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要具足,才能上品上生。但是这三个心须真正悟了以后才容易发起,悟错的人不能真正的发起这三个心。为什么呢?譬如深心,如果不是真正的悟,他就不懂得悟后起修的道,那他就不知道佛法的博大渊深,也不知道自己所悟到底是不是真实?嘴里面虽然说是悟,其实心里面不断的在怀疑:我所悟的究竟是真还是假?那就无法对于阿弥陀佛和极乐净土产生深心的信受。
又如至诚心,所悟不真的人很难对于弥陀世尊发起至诚心,因为他不知道佛地的功德广大无量无边,也不知道自身与佛地的功德差别,误以为一悟即至佛地,便很容易生起慢心,那就无法发起对于弥陀世尊的至诚心。
再如回向发愿心,因为所悟不真的缘故,他不知道佛的境界,便误会认为一悟即至佛地,误认为见性成佛的方便说是究竟说,他就会自认为是佛。然后就无法以他证悟的功德来做上回向——不会回向发愿成佛,因为认为自己已经是佛了。悟不真的缘故,他不能体解世尊的大慈大悲,不能体解释迦世尊以人天导师之尊而屈降于五浊恶世,隐蔽他所有的无量威德势力,示现和凡夫一样的五阴而度众生。因为不能体解诸佛世尊大慈大悲的缘故,所以无法做下回向——他不会以悟的功德回向发愿上品上生、往生极乐速得八地无生法忍,而回入娑婆世界住持释迦世尊的正法。
因此说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证悟的人容易发起,未悟以及悟错的人不容易发起,除非是再来的回心声闻缘觉种性的菩萨才能发起。
3、应了解三辈九品摄受的根性与证果差别
我们要讲极乐世界净土的三辈九品,所摄受的根性以及证果的差别。大家应当要深入了解,才会努力求上品上生。
上品上生是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上品上生不坐一般的莲花,而是坐金刚莲花台而往生。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位在初地至八地。须臾之间历事十方诸佛,次第受记而回到极乐世界,非常迅速。
上品中生是摄受不害怕第一义而尚未证悟的菩萨根性之人。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愿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的紫金莲花台住宿一个晚上,第二天花开见佛闻法,第七天得不退转,修一小劫以后才进入初地乃至第八地,比上品上生人迟很久。
上品下生人,他也相信因果,虽然不能理解第一义,但是不诽谤大乘。他发成佛之心而不造作各种恶业。此种人往生彼国七宝池的金莲花之中,一日一夜花开,花开了以后七天才能见佛,三七二十一天以后才能了了而见!才能看得清楚。过三小劫才得到初地,比上品中生人又差很远了。
上辈三品生是摄受那些已经证悟的人、修善的人、发大心的人,不做恶事的菩萨根性的人。如果诽谤大乘菩萨藏——诽谤如来藏八识心王等唯识学经典论典为不究竟,就不能往生。
中品上生之人,是受持五戒、受持八关斋戒,而不犯五逆恶业、不造恶业、持戒清净回向往生,他坐莲花台往生极乐世界,花开闻法时是听到声闻法,立刻得到阿罗汉的境界,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
中品中生,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或持沙弥戒具足戒尚不犯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生西,坐莲花往生。在宝池的莲花里面住七天,花开以后闻到声闻法,证得初果,半个大劫以后成为阿罗汉,比中品上生就差很多了。
中品下生,他虽然不持戒闻法,但是因为在世的时候,孝养父母,行世仁义,临命终的时候遇见善知识为他说明极乐庄严国土和弥陀世尊的四十八种大愿,因此命终往生,无莲花可坐。七日后见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士,听闻声闻法,获得声闻初果,过一小劫以后才成为阿罗汉。
以上中品三生是摄受持戒修善,而不诽镑大乘法的声闻种性的菩萨。
下品上生,是摄受造作各种恶业而不犯五逆罪的人。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种恶人虽不犯五逆重罪,却对其他的人造作无量无数的重罪。但是他有个好处——不诽谤大乘经典,他相信大乘经典。临命终的时候,由于过去生修来的福报,遇到过善知识跟他说大乘十二部经的名字和意义,听完以后他就叉手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因此可以除掉五十亿劫生死的重罪,乘宝莲花往生。他在极乐世界的宝莲花里面住七七四十九天才能花开,见到的是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两位大士,跟他讲甚深的十二部经,再经过十个小劫才能证得初地。
下品中生人,是受五戒而犯五戒,受八关斋戒而犯戒,受具足戒而犯戒,应该要下地狱。但是他临命终的时候;由于过去生修来的福报,遇到了善知识跟他赞叹阿弥陀佛的十力威德光明神力,并且赞叹持戒、修定、修慧、解脱、解脱知见,听闻信受之后,他的地狱重罪消除了,往生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在莲花之内经过六大劫方能花开,然后观世音菩萨等两位大士为他说甚深的大乘经典,而发无上道心,仍未能证果,将来证果的时间要很久远。
下品下生,是摄受造作五逆十恶的人,具足各种的不善业,应该要堕入恶道,要很多劫受无量苦。可是因为过去生修来的福报,临命终的时候也遇到了善知识,跟他说殊胜微妙的法,并且教他念佛。可是这个人因为恶业很重,业风所逼,心里没有办法忆佛了!只能嘴巴念佛号而已。嘴巴能念阿弥陀佛,心里面已经无法念佛(想佛)。具足十声称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莲花之中。经过极乐世界的十二大劫,才能够听到两位大士的声音跟他说法,但是看不见大士,只听到二位大士的声音跟他说实相灭罪之法,听完以被发起菩提心,没有证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证果。
 
下品三生是摄受大乘种性的做恶犯戒的人,但是不可以诽谤大乘法,不可以诽谤菩萨藏(如来藏唯识学)。
四、禅与净土密不可分
欲得成佛,非仅持念佛名可办,必赖禅定悟明心性。见道之后,速得晋入修道之位,佛果可期。然欲见道,需赖参禅或止观法门之理观,此则非定力莫辨,尤其是动中的功夫。而念佛人欲持名念佛至一心不乱,亦需功夫。若能以持名念佛及礼佛为方便,欲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并非难事;则往生极乐净土便有把握。亦可参究念佛:所谓「不暇方便,自得心开」,非无可能。若以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功夫转而参禅,则无门之门自然现前,欲得悟明心性,亦有希望。即知禅与净土,密不可分。佛弟子若能以「禅定心要」修行净土法门,以净土法门之帮助成就动夫,则无论修学禅或净土,皆能得力,连获成绩。
(一) 禅净互通
近代常有高僧大德倡言「禅净双修」,说禅与净土可以互通。便有某些人因此心生疑惑。认为念佛须执持圣号,口念心念;苦修观者则有佛之形像。而禅门以无门为门,扫除一切相,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何能互通?又如何能双修呢?
这样的疑惑,存在某些初入佛门者心中。若能一门深入,将发觉门门相通,最后都无差别。我们可以这样说:「一切修行法门汇归禅定,一切修行结果汇归净土」。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
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一),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
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而八万四千法门之修持,只要是有修有证者,多少证得唯心净土。若到无学(注二)之阶位,则安住涅盘,真是净土。若到此地位,随意得生诸佛三种净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若入佛位,自住常寂光净土,是唯心净土,真正的、究竟的净土,非如前三种净土是诸佛化现的化土。是故,禅定是方法,净土是结果。明乎此,即无需为禅与净土而互相争执。
(二) 禅净互通之事修
一般念佛人大多执持佛号,散心念佛。虽然称为念佛,但大约是打妄想的时候居多。较精进者,发觉妄想时,便赶紧回到佛号。真正精进的人,是念佛时不但心中默念佛号,也同时忆念着佛。最后是念佛时,佛号不起,心中仍是念佛,进入无相的境地;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念佛念到无佛可念」,行住坐卧皆在无相念佛之境界中,这便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入门。此时一心不乱、净念相继、无佛形、无佛号。仍念佛不舍;得尝法乐,无比轻安。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经通于禅法,自然能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岂非禅净互通?
若念佛人,从拜佛、称名念佛,进入无相念佛之境地,欲修楞严大定,当摄取修定之知见,并详阅楞严经;每天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无相念佛,并在每天固定时段打坐之时无相念佛。待事理二障消除,自然渐渐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得诸种念佛三昧(注三)。
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而心中念念不舍,并于每日固定时段打坐一至二小时,坐中合掌或作手印,专念佛号或咒语;起初是高唱耳闻,心心不离佛号或咒语,不急不徐,专念专称;散乱之心,渐渐统一,安适自在,无牵无挂。有智之人,此时口中仍然安详唱念不辍,而心中不再忆念佛号咒语之声音,渐渐就会进入定中(入时不知入,出时始知方才入定),失却时间与空间。此时虽然口中犹在唱念佛号或咒语,其实心已入定。亦有持名念佛者,于止静时,心念心听,渐次统一,佛号不起,安住于忆佛之一念相续,终于泯然入定。这种境界亦是定力足够而又具备修定知见的人方能做到。到此地步,则净土通于禅定。
(三) 禅净互通之理证
以上所述,尚只是事一心及定的层次;若理一心,则与理相应。也就是亲见自己本具的佛性(自性),所谓「西方不离方寸,弥陀即是自性」,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境界自然现前,这是禅的悟境,若非禅净双修,必不能得。行者不论是参话头、公案、机锋,抑或是因参究念佛而得入理,其本质莫非是禅。虽然发禅方式各各不同,而见道之后所得境界其实相同;参究入理之过程亦无差别。是故主张禅与净土互补互助,不需分别彼此。
兹抄录云栖株宏禅师(即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卷三之部份原文于后,行者可于此一窥全貌:
体究者,闻佛名号,不惟忆念;即令返观,体察究审,鞫其根源。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若言其亦有亦无,则有念无念俱眠。若言非有非无,则有念无念俱存。非有则常寂。非无则常照。非双亦,非双非,则不寂不照,而照而寂。言思路绝,无可名状,故唯一心。以见谛故,名理一心也。言慧者,能照妄故。兼定者,照妄本空,妄自伏故。又照能破妄,不但伏故。
又道:参疑二字,不必分解。疑则参之别名,总是体究追审之意。但看‘念佛是谁’,以悟为则而已。又古人云:看话头,不得卜度穿凿,亦不得抛向无事甲里。但只恁么看。此要言也。
以上所录莲池大师之参究念佛、体究念佛,从初参‘念佛是谁’,到悟境现前,在在显示禅与净土之间,是何等亲密。不管是从念佛悟入,或者由参禅悟入,其本质都一样是禅。不论是在此世界念佛悟入,或往生极乐世界后闻佛菩萨说法悟入,其本质亦莫非是禅。而两者悟后之境界亦无二无别。
五、禅净双修
(一)禅净拣择
古来祖师们常常说,娑婆世界是速行道,但亦是难行道。又说,求生极乐世界是易行道,但也是缓行道。但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有所偏颇,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但有经典的依据来作不同的说法,要将禅与净土的法门作一个融合。
我们今天便以禅作为娑婆世界修行法门的代表,以求生极乐来代表净土,而说禅与净土的简择。随后要谈到关于速行道与缓行道、易行道与难行道的简择。
1、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作为代表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百亿四天王天,百亿切利天,乃至百亿色究竟天。这么多的娑婆世界,难道只有禅而没有念佛法门吗?有!不是没有。
犹如释迦世尊在这个世界赞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赞叹十方诸佛的世界;十方诸佛亦然,同样也赞叹释迦世尊的世界,只是十方诸佛一向都不自赞毁他,不赞叹自己,不诽谤任何诸佛。反过来都赞叹十方一切诸佛,不赞叹自己。有时候怕众生对自己所亲近的佛有所误会、生轻蔑心,因此会点一下,但也只是点到为止。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十方诸佛也赞叹我释迦牟尼在五浊恶世度化众生,为寡信众生说这个不可思议的念佛法。只是点到为止。
因此,其实娑婆世界也有念佛法门,十方诸佛也赞叹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教众生要往生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也教导佛子应当如何念释迦牟尼佛。但这不是我们之所能知,经上也没有明说。因为这个缘故,我们以禅作为娑婆世界修行法门的代表,而不讲念佛法。
2、净土以念佛求生极乐净土为代表
净土法门则以忆念弥陀世尊、求生极乐净土为代表。为什么以求生极乐净土为代表呢?因为这法是释迦世尊不请自说的缘故;必定有特殊的道理,才会不请自说。而且弥陀世尊大慈大悲无与伦比,对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帮助很大,所以世尊不请自说,我们就以念弥陀世尊求生极乐作为净土法门的代表。
因为西方三圣与娑婆世界的众生有很深厚因缘的缘故,而西方三圣和极乐世界的功德不可思议的缘故,所以我们以念阿弥陀佛、念西方三圣、求生极乐世界来作为净土法门的代表。
3、于娑婆世界学佛是速行道也是缓行道
(1)福德因缘具足者于娑婆世界学佛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我们先来说明娑婆世界的速行道与易行道。娑婆世界为什么是修行很迅速的修行法?说禅这个法为什么是速行道?为什么又是易行道?我们一开始就讲参禅很难,还没有悟的人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又说是易行道呢?我们娑婆世界的修行法门,以禅和定为主,在这世界修学禅与定,如果有因缘的话就很迅速、,能够很迅速的获得无生忍,譬如说信力、慧力、福德具足的人,很容易一念相应,他很容易遇到真正善知识,所以他如果能够除掉慢心,悟道就很容易、很迅速。如果加上他有动中的功夫——定力,而不是定境,也能够很迅速的眼见佛性,因此说娑婆世界是速行道,是易行道。因为禅的法门很迅速,一念相应就超越了凡夫地。
而且在娑婆世界也很容易修行、因为在娑婆世界容易修集福德资粮。娑婆世界的众生求生不易,资粮缺乏。因为娑婆世界的生活资粮不容易获得,求生困难,所以我们在这里作布施很容易。如果你到极乐世界去,你能向谁布施?没有办法呀!十方诸佛世界,凡属于纯一清诤泄界,都没有机会让我们可以修布施行啊!在清净世界修集福德资粮非常困难。到那边去,你说要作无畏布施,人家本来就无畏——譬如极乐世界有情众生都是无畏啊!你能作什么无畏布施呀?
你说我去那儿弘扬佛法。用不着你啊!阿弥陀佛自会说法,他化现的许多树呀、林呀、鸟呀、水呀,都在说法,用不着你啊!所以这个世界法施容易。
这个地方持戒功德很大,你去极乐世界持什么戒?没有戒可持了,你去到那边,你就一定清净了,不清净的话莲花不开嘛?那里无人可犯,也没有人会犯你,你持什么戒啊?所以这个世界容易修集福德资粮。
还有,这个世界因为求生很难,众生刚强,傲慢多疑,逆增上缘很多,所以我们在这里修行,断除一念无明很快,所以这里是易行道,也是速行道,就看你有没有下定决心准备要断除一念无明。
这个世界劫短,所以我们这里修行很迅速,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大劫等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刹只有一天,所以这里修行很快,因此我们说:在娑婆世界有这么多的道理,可以说明娑婆世界是以禅为主,是悟后起修的法门,所以是易行道,也是速行道。
(2)福德因缘不具足者于娑婆世界学佛是缓行道,也是难行道
但是在娑婆世界修禅,悟后起修也是缓行道,也是难行道,因为要悟道很困难。难是难在哪里呢?因为福德因缘不具足,因为我们的信根信力不具足,因为我们的慧力及闻思修的知见不够,加上禅缘难遇——遇到真正般若禅、祖师禅法门的因缘很不容易,很难遇到。
诸位也许不相信,因为到处都有人讲禅嘛!黄檗禅师讲过:大唐国内无禅师,人家说诸方知识尽皆聚众说禅开化,为什么道无禅师?他说不道无禅,只道无师。也就是说,自古以来,自以为悟的人很多,但其实那些开悟者大部分悟错了,真正悟的人很少,很难得。
所以真正证道的善知识很难得,禅缘难遇啊!遇到假名善知识的机会非常多,能够遇到真正善知识的人,一百个人找不到一个人,所以这个娑婆世界修道真的很困难。如果没有佛菩萨的安排,要很多生很多劫,好不容易才能遇到真的善知识。如果福德不具足的话,遇到了也不信受,当面错过,所以在这个世界修禅是缓行道、是难行道。
这个地方要眼见佛性也很困难,因为见性必须眼见为凭?以父母所生眼看见无形无相的佛性,很困难。这不是明心的见无所见,必须要能够看话头,要能够功夫成片,才能够见得分明,这就必须要有动中的功夫了。所以虚云老和尚常常强调、常常解释看话头,常常强调要照顾话头。在娑婆世界要学这个动夫,很难得遇到明师,所以见性很困难。因此,若无佛菩萨安排,在娑婆世界学禅,真的是难行道、是缓行道。
在娑婆世界很容易迷失,因为这个地方的五欲外缘太多,我们这个地方色声香味触法都不离这五欲,不离财色名食睡。而且男女杂处。一不小心就出执,所以这个地方不好修,因为一步错就满盘输,就轮回三恶道去了;到了三恶道,要再恢复人身就很难了。因为这个地方很容易堕入恶道,所以说是难行道、是缓行道;因为五欲所迷的缘故,很容易造恶,造恶失去人身,就很难再得了。
此界恶知识太多了,所以我们稍有不慎就被误导了;误导了以后,如果有一天遇到真正悟的善知识,看到他所说的,他所证的,跟我们不同,那我们被大名气的恶知识印证了以后,我们就会诽谤人家,说人家悟得不真,说他错了。诽谤人家证悟的正法,成就谤法罪:诽谤真正证悟的人,成就谤僧罪,拾报时就得下地狱了,下去以后想再回来人间,却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为什么?因为诽谤人家所说正法的时候,自己必然会大妄语嘛,说我悟的才是真的。悟错了而说自己真悟,就变成大妄语,那就下地狱了,一旦下去,要恢复人身,不晓得是多少劫以后的事。
 
此外,我们说这个世界已经悟道的人,他想要远离隔阴之迷也很困难,所以往往过去生悟了,今生又要重新再悟;所以在这个世界修禅开悟的人要离开隔阴之迷很不容易啊!所以这个地方修行禅法修行定法,是难行道,也是缓行道。
我们证悟之后,要修入初地,必须一大阿僧祇劫,从初地要修行到第八地还要一大无量数劫呀!快还是慢呢?慢得不得了啊!我们悟后要进入初地无生法忍那么困难,可见在这个世界修行禅与定,真是缓行道、难行道。
4、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缓行道也是速行道
(1)一般人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缓行道、难行道
那我们来说说代表净土法门的极乐世界。因为那边修行缓慢,往生去极乐世界的人,大部份的人要住在莲花之中半天乃至十二大劫不等,而莲花中的那个时间是在极乐世界的时间,那边的一天相当于我们这边的一大劫。
上品中生的人在莲花中住半天(一个晚上),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半个大劫,因为那边劫长,所以需要花费的时间很长。譬如说上品中生,在花里面一个晚上才闭花,开花以后见佛菩萨光明说法,七天以后得到位不退,过一小劫才得无生法忍进入初地,时间很久。
上品下生的人住在莲花中,一日一夜花开,七天才能见佛,但是看不分明;犹如我们刚出生时,看见父母亲看不清楚,经过三七二十一天才能够了了分明。再经过那边的三小劫才能进入初地,得无生法忍,时间更久。
中品下生,往生以后七天,才能见到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闻法以后证得初果,一小劫以后才能得到第四果。
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属于造恶业,但不诽谤大乘、不诽谤菩萨藏、不诽谤正法的人所往生,他们所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久了。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中,佛有一段话说:你们在这个地方行善布施、对人有恩,修学各种功德,能够不犯我所制定的各种禁戏、能够修忍辱行,能够修学以心禅定,能够修学般若智慧,互相辗转教化,这样努力修行而斋戒一日一夜的话,胜过在无量清净佛国修一百年。请问:在极乐世界修行是不是很慢?是很慢。因为在莲花里面要住很久,花开见佛以后还不能了了分明,闻法证果需要的时间非常的长久。而且五欲的外缘很少,我们很难厉缘对境断除一念无明,很难转化真心里面的染污种子。往生极乐净土的人,除了上品上生人及中品上生人以外,修行都很缓慢,在那个地方,你要修布施持戒忍辱,很困难啊!没有因缘让你修,没有逆增上缘,福德资橙不容易累积。
(2)证悟的人往生极乐世界学佛又是速行道、易行道
有七个原因我们这么说:
第一、极乐世界没有恶缘,所以我们在那边永远不会造作恶业——我们永远不会被那边的任何五欲所引诱而造作恶业。而且当我们能够离开莲花见佛闻法时,表示性障已经消除了,所以永远不造恶业。在那边所有的众生都具有他心通、天眼通、宿命通,那你想想看,想造恶业的话,能造吗?不能啊!刚一起心动念,人家都知道了,还等你造恶业啊?即使意的恶业都不能造啊!
极乐净土没有恶知识的缘故,我们绝对不会跟随恶知识谤佛谤法谤僧,不会诽谤圣人,我们就永远不会入三恶道,不入三恶道,修行就快了。一旦入三恶道,要再恢复人身就很困难了,更何况修行?所以在那边永远没有退失的顾虑,所以修行容易,所以修行迅速。
第二、如果是声闻种性的菩萨,在这边是中品上生的话,往生到那里去立刻闻法,立刻证得第四果,好快喔!只要你能中品上生,马上就是阿罗汉啦,真便宜啊!所以说往生极乐净土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只要你肯去。如果是明心见性悟得深的人,见性见得分明的人,他往生极乐世界就马上获得无生法忍,一下子跳到初地去。
在娑婆世界悟后起修,慢心消除,性障消除,所以他的烦恼障很淡薄,他的所知障也打破了,而且一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他没有粗重的五阴遮盖,他是莲花化生,再加上弥陀世尊无比广大的慈悲本愿的力量加持,所以一旦往生极乐净土,当下闻法之后,立刻得到无生法忍,进入初地乃至八地,多快啊!若在娑婆世界要修行将近两大阿僧祇劫才能进入第八地,所以求生极乐净土是速行道、是易行道。
第三、十方无量世界佛国已经证悟的有情,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得到初地乃至八地境界的人,最迟不会超过半天。如果在往生前性障消除得很多,在往生前所知障消除得很彻底(当然不可能究竟),消除得很彻底也就是悟后起修唯识一切种智的慧门修得很好,往生马上得八地。如果这边悟后起修没有做,性障没有除,虽然明心见性,往生极乐净土,闻弥陀说法而进入初地,最多不超过半个白天;相当我们这里四分之一大劫而已,比起我们在娑婆世界辛苦的修行将近二大无量数劫,是不是快得很多呢?快多了。所以说净土法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如果悟后能够具足四禅八定,能够修唯识的经典和论典,能够深入去用自己所悟的真如佛性引证而入初地得道种智,并且又断尽一念无明的话,往生见佛闻法,立刻得到八地;相当于我们这个世间也不过几万年几千年而已,所以悟后必须要继续修行,必须要断尽一念无明,还要精通唯识的经典和论典,譬如《楞伽经、成唯识论》等等,藉以薰习一切种智。如果没有做到这些,往生极乐以后,见佛闻法需要的时间就比较长,才能得到八地。或者半个时辰;或者一个时辰,那也只是相当于这世界十几万年或者几百万年,但是比起在娑婆世界修两大无量数劫,那还是快得不得了。修学净土法门往生极乐,对悟后的人来讲,它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这是释迦世尊慈悲,特地教我们检便宜。
第四、在极乐世界容易修行四禅八定,也容易使我们远离隔阴之迷;因为在极乐世界没有粗重的五阴来遮盖我们,而且在极乐世界不须为生活而奔忙。我们在娑婆世界,每天上班八个钟头,星期天要陪先生陪太太去郊游,不然人家不高兴,是不是?在极乐世界没有这些烦恼,因为没有男女相,都是中性身嘛!哪有先生哪有太太?更没有子女,大家都是独立的,没有牵绊,可以专心修行。
极乐世界环境清净,非常适合修学禅定三昧,所以去那里修学禅定三昧很迅速,而且在极乐世界,可以经由弥陀世尊的慈悲愿力加持,使我们本心里面的功能显现,三明六通等功能可以不断的显现运作,能显现运作以后,我们回到娑婆时,就有这个能力,就不再退失,不再有隔阴之迷,所以悟后往生极乐世界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第五、上品上生人,或者极乐世界的初地以上菩萨,常常可以见到弥陀世尊。初地以上菩萨见到世尊时,往往是一闻千悟。不是闻一举三,而是一闻千悟,所以获得功德很迅速,而且很容易断尽上烦恼。上烦恼就是无始无明、修道所应断之过恒河沙数上须恼,因此很容易证得修道所应证之过恒沙数一切所应证法,可以很迅速的证得等觉位,所以净土法门悟后求生极乐世界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第六、不离极乐能作大施。上品上生人能够不离极乐世界而作广大的布施。以法施来讲,能度十方有情。以无畏施而言,因为八地以上菩萨具有大威力,能够在冥冥之中广泛的利益有缘的广大众生,也能够减少大的天灾,这岂不是更大的无畏施吗?以财施来讲,他们能够在一个早上供养十方无量数佛。而且到八地以上,能以定果色化现有形的食物普供一切有情,因此能够迅速的累积福德资粮,所以能够迅速的成佛。可不离极乐世界而作三种广大的布施;所以成佛很快,所以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第七、极乐世界劫短。咦!刚才不是说极乐世界劫长吗?怎么又变成劫短了?说来说去都是你的道理啊?但我们是有根据而说的。在六十华严,卷二十九里面这么说:如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剎一劫,于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剎为一日一夜;安乐世界一劫,于胜服幢世界金刚佛剎为一日一夜;胜服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乐光明清净开敷佛剎为一日一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法幢佛剎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狮子佛剎为一日一夜;善灯世界一劫,于善光明世界卢舍那藏佛为一日一夜;善光明世界一劫;于超出世界法光明清净开敷莲花佛剎为一日一夜;超出世界一劫,于庄严慧世界一切光明佛剎为一日一夜;庄严慧也界一劫,于镜光明世界觉月佛剎为一日一夜;如是次第乃至百万阿僧祇世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世界贤首佛剎为一日一夜。这样比较起来的话,极乐世界这个时间是长还是短呀?还是短。对娑婆世界而言,极乐世界是长劫了;但对其他世界而言,极乐世界又是短劫啊!可见还有许多别的地方的修行时间比极乐世界更长。
从《华严经》来看极乐也界,从十方虚空一切世界的观点来看,极乐净土的时间也是短劫。我们这个世界真正证悟的人,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立刻证得初地乃至八地,只不过相当于这个世界几万年几千年,或者大不了几百万年,比起在这里修行大约二大无量数劫快得太多了。因此我们说净土念佛法门悟后求生极乐世界,既是易行道也是速行道。
5、禅净法门简择
修学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能横超三界,但是实际上除了上品上生以外都不容易迅速成佛,所以应当求上品上生。在娑婆世界修学禅与定是求竖超,但是修禅修定修密都不容易迅速成佛,应该兼取两者之长——衡量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禅与净土的长处,应该兼取其长,这样才容易迅速成佛。
因此,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应当求悟无生忍。苦萨的无生忍和声闻缘觉不同,那就是明心见性。悟后历缘对境去修除一念无明之四种住地烦恼。去修学增上慧学,也就是唯识学的经典和论藏,还要随分随力修学四禅八定,舍报时应当要往生极乐世界面谒西方三圣,可以立刻获得无生法忍,进入第八地。
经由无生法忍的获得,可以立刻发起阿赖耶三昧,到这个境界就有能力回入娑婆,来到这个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也可以来到这个世界的色究竟天宫礼拜供养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庄严报身。若能听闻卢舍那佛说一切种智、说无量百千三昧,就可以很迅速的进入第十地。进入第十地的话,又可以跟卢舍那佛学如来禅。
如来禅不是禅宗祖师们讲的如来禅,他们错会了。如来禅在《金刚三昧经》里面讲:存三守一:存三解脱,守一心如。三解脱是金刚解脱、般若解脱,虚空解脱。守一心如是安住于真如真心的境界,发起真心的各种功能。佛地所应有的功能,都可以修行发起,这叫如来禅。就可以很快进入等觉地,乃至妙觉地。
如果能兼取娑婆与极乐——禅与净土的速行道易行道的法门,那我们学佛就能很迅速的成就,而且也能快快乐乐的、轻易的成佛,这样的修行方法,可以减少在修道位中的无量无数的波折与艰难困苦,而且又能很迅速在世间住持佛法,能广泛的利益有情众生,而使得被我们利益的有情众生,能够转而度化、利益更多的有情众生。
(二) 禅净双修应知
1、 净土法门摄圣道门
净土一门其实并不是只有往生极乐世界或诸佛国土就算成就。净土法门的修行也涵摄了圣教门,具足各种佛法,一切佛法的修行结果,全部都要汇归于净土。持名念佛而不能了解第一义的人,只能上品下生或者中品中生而已,但是不至于下品往生。
关于下品往生,有些祖师误会了便说:唉呀!我这些徒弟只要有一、两个能够下品往生,我就很高兴了。这样的想法不对,他的徒弟们肯念佛,又不造恶,如何会是下品生呢?他们应该是得上品下生或中品中生。
如果修学禅法或者体究念佛的法而没有悟的话,他发愿往生极乐,平时不诽谤大乘、不诽谤正法、不诽谤圣人,还可以得到上品中生。如果真悟了,就是上品上生,往生就立刻得到初地乃至八地无生法忍。这样的修行法门,远超胜于本愿持名念佛的法门,因此我们要呼吁:弘扬本愿念佛的净土法门非常非常的好,但是请不要用本愿念佛的法门来排斥弥陀世尊其它的四十七个大愿,也不要排斥其它的佛法的修行,否则就会变成谤法,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2、 不可废禅而独尊净土法门
在近代独尊崇净土而排斥禅法的那些人,其实他不是真正的在尊崇净土法门,而是在尊崇持名念佛的法门,因为他们不明白净土与禅之间的关系的缘故,也不明白净土一门,其实也涵盖了圣教门。
例如往生极乐世界以后,还是要随佛修学般若智慧。般若就是禅,体究念佛也就是般若禅,因此修净土法门的人,不应该执着佛的名号、佛的形象,而应该以佛的名号功德及庄严像功德,转求实相智慧。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云: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着于他的名号、名相、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
 
彼经卷中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所以他本来没有形相,没有来去,为了度众生的本愿而示现在西方极乐世界。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三,佛说: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化做形相,令其人目自见之。这就是表示无量清净佛——阿弥陀佛本来没有形相,但是为了度化接引临命终的人,所以化现出一个形相,那个形相并不是真的阿弥陀佛,只是用那个化现出来的形相作为接引众生的一个方便而已,那并不是阿弥陀佛真正的法身,因为法身无形无相。
3、 不可以废净土法门而独尊禅法
现代排斥净土法门而独尊禅法的人,其中有许多人其实不是真正尊崇禅的法门,他只是尊崇禅定境界的有所得法而已,因为他们不明白禅其实就是般若、就是智慧,不明白般若智慧是无境界法、无所得法的缘故。他也不明白禅——最究竟的极致,就是净土。
所以修学禅法不应当排斥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迅速成就,需要由禅的开悟而着手,以禅悟实相念佛法门而提升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然后再借极乐世界弥陀世尊的愿力加持,而增益我们禅悟功德的深度与广度。所以,禅与净土应当要互相圆融,相得益彰。如果互相排斥,各执一端,就会成为谤法,也会障碍我们成佛之道,世尊正法恐将更快断灭。
譬如我们行车开车,应当要舍弃崎岖而弯曲的羊肠小道,而选择高速公路行驶。我们修学禅净之道也是一样,以念佛法门来锻炼参禅的功夫;具备了参禅的功夫,心地细密,才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后求生极乐,可以不必苦修一至二大阿僧祇劫,就可以证得无生法忍、进入初地乃至八地。也可以远离隔阴之迷,三明六通具足,得如幻三昧及意生身和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八地以后,就能不离极乐世界而回入娑婆,广度有缘众生,以及护持释迦世尊的正法。并且能面见卢舍那佛,可以迅速转入十地和等觉地,可以迅速成佛。
此事好有一比:譬如我们在娑婆世界这条禅的高速公路——速行道易行道,走到尽头了,接下去是羊肠小道的时候,我们就换乘往极乐世界净土的超音速飞机一样。我们上品上生极乐世界,达成目的之后,就不离极乐世界而回到娑婆世界,跟随卢舍那佛修学一切种智的高速公路,可以迅速的从八地修到等觉地,渐渐圆满法无我。不必在羊肠小道里面跋山涉水,那么辛苦、那么缓慢的修苦行道。
在多劫以前往生于极乐世界的那些上品中生、上品下生的人,以及中品往生的人,如果已经花开见佛,也应该求极乐世界西方三圣安排,让他们有因缘来到这个娑婆世界,来见真的善知识,可以迅速的悟入实相,然后再用刚才讲的方式回归极乐。八地以后再回来随卢舍那佛修行,全部都是成佛的速行道和易行道,既快速又轻松愉快。
有人问:那我从极乐世界回来的时候,卢舍那佛还在不在?释迦牟尼佛的庄严报身卢舍那佛,寿命有多长?有七百阿僧祇劫,所以不用担心,你将来从极乐世界回来时衪还。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