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旅网 > 佛旅美文 >

张掖大佛寺:明代佛经与一位比丘尼的传奇画卷

[原标题]大佛寺,从西夏走来

大佛寺卧佛殿(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大佛寺卧佛(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大佛寺院内的姚氏尼姑汉白玉莲座雕像,依然在默默守护佛经。(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甘肃张掖大佛寺,从历史深处走来,从西夏王朝走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走就是900多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只是弹指一挥间。

传说,西夏年间,有位叫嵬咩的国师,一日静坐,听到附近有丝竹声音,掘地三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玉卧佛一具,因而就地建起了这座坐东面西的佛殿。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佛像安睡在大殿正中的佛坛之上。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小时候,听母亲说,在“文革”期间,一对恋人在寺内游玩,看大佛的鼻子里有一窝鸽子,就将手伸入鼻孔去捕捉鸽子,谁知大佛生气了,眉头一皱,那小伙的手就抽不出来了,急得他的心上人大哭起来,围观的人也没办法。谁知恋人上前亲了一下那小伙子,大佛一笑,小伙子的手就抽出来了。说明佛祖的大度,更多的却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企求和渴望。

大佛寺院是以皇家寺院的身份进入人们视野的。笃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据传,元始祖忽必烈就出生在这座寺院。如今,在殿后的藏经阁里,还藏有唐宋以来的佛经6800余卷,其中一部明英宗敕赐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为全国仅存的几部经书中最完整的一部,俗称为金经,赵朴初老先生看过后称其为国宝,这部手写经书是明英宗颁赐给张掖大佛寺的,代代相传不曾缺损遗失。到了上世纪姚尼姑手上,却生出了变故,“文革”的强风席卷全国,姚尼姑为了不让经书毁于一旦,便秘密将全部经书封存在一道夹墙里。后来姚尼姑葬身于一场火灾,人们在清理她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经书,才使这部旷世奇经重见天日。姚尼姑用她的生命保护了经书,自己却化作了火中的凤凰。

唐僧取经时也到过大佛寺,瞻仰过寺院,流沙河擒拿沙僧、高老庄猪八戒招亲等神奇传说也出现在大佛寺内的壁画上。元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张掖,被大佛寺的精美塑像、宏伟建筑和张掖的繁华所吸引,曾留居一年之久。当年,郑振铎到张掖的时候,看到这儿的砖雕就惊叹不已,说在这么偏远的地方,能够有这么高超工艺的砖雕艺术,实在不简单,这同时也印证着西夏时张掖的繁华。

汉唐以来,随着丝绸西去,佛法东来,甘州曾经是盛极一时的商人云集之地,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同西域各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相交汇的一个重要的舞台。大佛寺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人,亲眼目睹了整个张掖历史的沧桑演变。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为了开发河西,巩固边疆,以“张国被掖,以通西域”的地理优势,设立了张掖郡。他把中国比作一个人,张开他的臂膀,张掖的位置就是在臂膀的掖部。张掖位置得天独厚,“居中四向”,自古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更是西北地区主要的立体交通枢纽之一。

大佛寺,修缮数10次,到现在900多年了,并且经历过无数次的灾难,但是它巍然长存。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和衰落,也见证了佛教东进的过程,从古至今有多少大德高僧在这里诵经坐禅,已无从一一考证,历代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据说,这尊佛的头部曾塞满了经书,象征佛祖十分有智慧;心脏是一面铜镜,象征佛祖心明如镜;胃由一个铜壶填充而成,象征肚量大;成串的铜钱,代表肠子;在卧佛腹部还藏有许多宝物。今天,它又以西夏国寺的名字出现在张掖的当代史上。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这是大佛寺山门的一副楹联。它劝导每个人的心灵得到宽慰,烦躁的心绪求得平和。佛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段积累,它折射出的闪光点仍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