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既供奉关公又供奉牛顿的越南庙宇
越南高台教(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万教大同诸神共处(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庙宇内部竖立着两排雕龙的圆柱(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越南高台教(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从来没有一个宗教能像高台教这般,集世间万千宗教于一体,从教义、信众、庙宇建筑、供奉神像等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万教大同,诸神共处”的特点。就连它的创立者也颇具意味,是由两个公务员在圣诞节那天创办的。不得不说,这种“万教归一,宗教大同”的思想或许对维护社会的稳定有说不尽的好处呢。
高台教——越南宗教,又称为三期普渡大道。于1926年创立,创造人为范公。“高台”表示“最高的存在”,高台是宇宙的心脏,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其教主是一个虚幻的神,名为高台仙翁大菩萨摩诃萨。释迦牟尼、耶稣、老子、孔子、观世音,甚至李白、关公、姜太公、牛顿、维克多•雨果、莎士比亚、丘吉尔、克里孟梭、孙中山等历代东西方圣贤都被列为该教所供奉的对象。其教义具有佛教、基督教、道教以及儒学等各种思想成分。
庙宇既似哥特式教堂又有中国风的飞檐翘角
高台教庙宇的建筑风格强烈的体现了这个宗教东西杂揉的特点:既有两座类似哥特式教堂的高大的尖塔,同时又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风格:不仅外部飞檐翘角,而且庙宇内部竖立着两排雕龙的圆柱。
高台教庙宇每日6点、12点、18点、24点都要焚香诵经,其中以中午12时举行的最隆重。拜诵时各祭司分别穿着代表儒教的红袍(代表权威)、代表佛教的黄袍(代表德行)、代表道教的蓝袍(代表宽容),而信徒则身穿白袍。脱鞋进入庙宇后,在主持人的带领下,面朝神坛,念经诵唱。
万教大同诸神共处
高台教是各种宗教的一种综合体,它将在越南盛行的东西方各种宗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全都揉和在一起,主张“万教大同”,诸神共处。释迦牟尼、老子、孔子、观世音、耶稣,甚至李白、关公、姜太公、牛顿、维克多•雨果、莎士比亚、丘吉尔、克里孟梭、孙中山等历代东西方圣贤都被列为该教所供奉的对象。在该教的总部——西宁圣殿的门口有所谓“三圣”。不过,在这一切之上,高台教承认有一位宇宙的最高“主宰者”——高台神,高台教也因此而得名。(“高台”一词出自“道德经”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高台教徒解释“如春登台”为“上祷高台”,高台就是神灵居住的最高的宫殿的意思。)
在高台教内,有三教、五道的说法,所谓三教是指佛教、圣教和仙教;五道则是指人道(孔子)、神道(姜太公)、圣道(耶稣)、仙道(老子)和佛道(释迦牟尼)。
高台教对于宇宙起源的观点,可能是参考了《道德经》,认为在高台神之前,无名、无形的道已经存在;在某一个时候,突然发生了大爆炸,高台神出生了。但只有掌管阳的高台神,宇宙还无法形成;于是高台神用自己的一部分创造了一个女神(佛)来掌管阴。阴阳出现以后,宇宙就具体化了。这个女神也是宇宙中无数事物之母。因此,高台教不仅崇拜父神高台神,也崇拜母神女神。但是,这个女神(佛)只是掌管阴,自身并不是阴的一部分,其实还是男性。
高台教的全称是“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这是因为该教教义认为人类的历史分为三个天启阶段。在大地混沌之初,高台神这位惟一崇高的造物者透过佛、道、儒启示人类,其后神以耶稣为神人沟通的桥梁,但由于两次的天启未能达至完美,故高台教自视为世界最后一个接受天启的中介。
圣诞节当天由两名公务员创办
在1925年12月25日圣诞节那天,在越南南部的西宁(西贡西北100千米),在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政府内任职的两名公务员——吴文昭(1878年生于西贡)和黎文忠(1876年-1934年12月19日),自称得到至尊无上神“高台”的启示,创立了这种越南本土宗教。1926年9月7日,这个新兴宗教得到了殖民地当局的批准。
在高台教庙宇的高处,画着象征高台神的符号——一只只眼睛,称做天眼,表示人间的任何事情都逃不脱高台神眼的审察。
集各宗教之大成
高台教认为神界有三种神:高层之神(佛、圣徒和天使)、中层之神(保护神和人类的恩神)和下层之神(恶神和魔鬼),如果人类诚心归向最高之神,那么就有可能接近它,否则将沉入地狱,与恶魔为伴。
高台教中央权力机关有九重台、协天台、辅天机关3个执行局组成。该教有一套模仿天主教的等级制度:最高权威是红衣教主,往下依次是检察官、枢机主教、大主教、主教、牧师……等。布教者常以神话、历史、文学故事中的人物名称,被称为精神之父。其信徒大多是农民,也有不少上层人士。他们必须遵守佛教的五戒、道教的中庸之道,出家教徒还必须遵守独身和素食的誓言。
高台教教徒遵守佛教的五戒和儒教的中庸之道,蓄发(类似道士)。出家的教徒还必须遵守独身和素食的誓言。最高权威是红衣教主,这一点有点类似于西方的天主教集权系统。
高台教的三个主要颜色是黄色的(佛教),蓝色(道教),红色(基督教)。他们都在信徒的长袍和寺庙建筑上得以体现。
这个宗教的信众也极大的体现了其“集大成”的特色:既有男修士、又有女僧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