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旅网 > 印度佛旅攻略 >

印度朝圣攻略

受人之托写印度朝圣攻略。

印度“朝圣”对于修行是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和深远动力的,我以为。精神支持你们的朝圣。如果你想学习佛教又不知道怎么开始的话,就去朝个圣吧,在禅个修。或许其后你已有了头绪和动力。

 

佛教四个主要圣地是:

1,菩提伽耶 /Buddhagaya——佛成道地

地点:在印度北中部的Bihar比哈省,Gaya伽耶城以南7公里。现在的印度Bihar邦一带是2500年前古印度摩揭陀Magadha国的主要国土,Magadha即古印度的“中国”的意思,巴利语原是摩揭陀国的方言。

悉达多一生的修行与传道,都是在这条东起摩揭陀国的Rajgir王舍城、西至Sravasti舍卫城,中间贯穿起瓦伦纳西(鹿野苑)、那兰陀Nalanda、华氏城Patna、吠舍离等地,连成一条主要的行道,他成道后的50年都在这条道上刷来刷去,我们称它是Buddha’s MianRoad—佛传道的主要交通要道。

历史背景以及周边信息:

当苦行者悉达多漫游到这一带时,已成就了止禅的最高成就与喜乐,这样的定境不能令他满意,定的喜乐不能使他了知生命的实相反而阻碍了他。于是他在尼禅连河沿岸修了六年苦行,日进一粒米,或不吃饭不洗澡,一度瘦如枯骨。

一天他接受了牧羊女Sujata供养的Keel——一种奶和米混合煮熟的软布丁,(你可以在德里买到7卢比的1小陶碗,真的好吃)进食后获得的精力使他明白——追逐苦行,和追逐乐受一样,无益于了悟终极的真理实相,因为了悟也需要基本的体力的。他开始进食,实践中道。他去尼连禅河中沐浴,然后走到河边一棵娑罗树下禅坐几天,之他又走向一棵菩提树下,两个旅行的商人送给他一坨干草,悉达多把草铺在这棵菩提树下决意:“从此座起,纵使血枯干、肉耗尽、只剩下皮肤贴在骨头上,不得正觉不从此座起。”(Adhitthana决意是南传10波罗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记得葛印卡在第6天开始建议Adhitthana,它真的很有力,不过我们Adhitthana一小时身不动摇,佛陀Adhitthana好多天,经历很多心的考验。)

最后他的确在这里正觉,这一年他35岁。Buddhagaya菩提伽耶,似乎就是菩提树的意思,正觉大塔依着的那棵是当年那棵菩提树避难海归后的第六代孙。

尼连禅河流依然流淌在菩提伽耶的郊野,水浅时有广大的沙滩,可以赤足涉水而过,去到山边;河对岸有牧女Sujata的一座印度庙,人们觉得这位供养佛陀的人应被供养和纪念;在Sujata庙那里往山上走有佛陀当年雨季安居的一些山洞,都是石山没什么草,你再那里可能会感叹,佛陀成道前就是超人,天天上山下河都很需要神力,他苦修时期在这一带住了很久,有许多遗迹。

2.拘尸那迦/ Kushinagar——佛入灭地

地点:印度中北部,从Gorakhpur城(这是一个十分脏的大城)向西55公里,如果从尼泊尔到印度,Gorakhpur在苏瑙里边境到瓦伦纳西Varanasi的一半路上。

周边信息:Kushinagar的塔和卧佛像一带,是所有圣地中灵量最强的一个。原谅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描述更合适。我在那里静坐时觉得自己被强大的遍布宇宙的爱穿透时间和空间完全包围和淹没了。我不知道还能怎么说。就是挺高兴的,它给我很大的感动。我一直让我的朋友也去那里体验这种爱的感觉。

在卧佛像东几公里处,有佛陀灭后身体火化的地方和舍利塔,不过为了保护塔里的舍利,已经挖出来移到博物馆去了。

Kushinagar周围没有城市,算是荒僻,只有几个朝圣地的寺庙,我当时住在西藏寺,我很喜欢那里。小野猪在街上跑起来快的像小豹子。

3.鹿野苑/Sarnath ——佛陀初转法论地

地点:Varanasi 瓦伦纳西以北,约17公里。

历史背景及周边信息:

Varanasi 瓦伦纳西是一座修行者之都,至今如此。你甚至街上或旅馆随便遇到的人不管什么人种吧,都可能是在关心修行和enlightenment的人。 鹿野苑在瓦伦纳西的郊区,那里还有一个西藏大学可以顺便参观。

在悉达多尼连禅河六年苦行时期,他有五位沙门同道。五位是心意坚定的苦行者,在悉达多舍弃苦行,开始进食后,失望地离开他,到了鹿野苑。五位中不乏他一生的好朋友,如乔陈如曾是悉达多父亲净饭王的大臣,看着他的出生和长大。

佛陀觉悟后,不知道谁能够理解他所领悟到的真理,于是他决定找以前的同修伙伴们试试,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

五位苦行者本想冷淡地对待悉达多的到来,因为他背叛了苦行的誓言。但是当它越走越近时五个人都被他证悟者的光芒所感,而想知道他发生了什么?

这是佛第一次的布道,内容记载在《转法轮经》DhammaCakra Pravartana。史称初转法轮。 乔陈如完全明了了佛所说的法,要求剃度受戒成了第一位比丘。(那时的戒还只有一句话。)这次讲法厚积薄发,讲了很多天,每天轮流派一个比丘出去托钵,余下的听法,第二天换另一个人。讲的主要的内容是四圣谛——即“知道苦的存在,解脱的第一步;知道为什么苦存在,解脱的第二步;了解苦是可以灭和尽净的;以及如何灭尽苦。”他们继续在鹿野苑的讲课内容,收在《无我相经》。五位比丘在这次讲法过程中,陆续地成为第一批觉悟者阿罗汉,和第一批僧团。

鹿野苑曾建有许多塔,多数已毁只留塔基,现存一个最大的塔叫做思法塔Dhamekh,建于公元6世纪,雕刻显示了笈多王朝的风格。是鹿野苑朝圣地的核心。但是,当年听法的住地是在附近的一个小山丘所建的五比丘应佛塔位置。

4. 蓝毗尼/ Lumpini.—— 佛出生地

地点:尼泊尔,加德满都东南,近尼印边境口岸苏瑙里,向西约二十几公里。

历史背景及周边信息:

悉达多太子的母亲摩耶夫人,临产时依据伽比罗卫国的风俗回娘家待产,半途经过蓝毗尼园,在一棵娑罗树下生下太子。法显在《佛国传》说:“夫人入池浴,出池数十步,举手攀树枝,东向生太子。”用词境界极优美闲适。然而不能掩饰摩耶夫人产后三日病逝的事实。用外科的眼光看,不外乎惊风、难产、宫外孕几种可能。

同一条路继续向西25公里是伽比罗卫城Kapiravastu,悉达多王子的故国,净饭王的国家,那时的国家现在看来是一个城邦或小镇。印度境内也有一个Kapravastu遗址说是净饭王的国。但是参考蓝比尼的中间位置,摩耶夫人的国家在尼泊尔境内的东边不远,伽国在这个位置比较会途径蓝比尼。园内少人光顾,没有门票,很多荒草,淹没墙洹,周围有佛经所记载的四门出行,水池Stupa和以及释迦族被全族所灭的那条大河,足够思古寻幽。

蓝毗尼的韩国寺,是背包客的最爱。长途旅行中少有那么好的歇脚地,还有那么好吃的合我们东方胃口的饭菜,以及美丽天空和迷人的夜色。

佛教的圣地除了以上这四个地点外,还有四个成道后的主要传道和驻锡地。

合称八大圣地:

5.舍卫城Sravasti 的“祗树给孤独园”

地点:印度中北部。靠近尼泊尔国境,靠近蓝比尼。

背景:大慈善家给孤独长者请佛陀来说法,供僧团住的园子,很多部经是在这里讲的。如金刚经开头:“如是我闻,一日佛入舍卫大城乞食,乞食已,还至本处,洗足矣,饭食毕,收衣钵,趺坐而坐……”

6. 王舍城Rajgir

地点:Bihar省,和那兰陀仅几公里之隔。

周边:王舍城周边事件地点很密。

灵鹫山:般若《心经》写在这里。灵鹫山在王舍城东北方,有点高,爬起来有点累,山顶端的岩石似鹰鹫,所以叫灵鹫山。山上沿途有一些石窟洞,是当年佛陀和弟子们闭关打坐的地方。

竹林精舍BambooGrove(Venuvana Vihara巴利):在王舍城的另一个方向,不确切地似乎是西南边,挺远的,进城乞食挺不容易的。

去竹林精舍的路上有岔路口通往迦叶洞窟,据说,佛灭后,大迦叶(音she)尊者和500阿罗汉集结的第一次经典,就是在此洞窟。这次结集不是文字写出,而是以巴利语忆出并合诵,那时认为集体的记忆是最可靠的,而书会腐烂。先是阿难尊者诵出佛在某时某地某情况的讲法,500阿罗汉同意后合诵,不同意便会讨论。阿罗汉的记忆是很好的,他们不但一字不改,在很多年代后忆诵的形式都不改变,甚至还保有当年的摩揭陀国口音,连口音都要保存。)不过,最初结集经典是忆诵这件事,决定了佛经里经常有很多重复句,这是为了对重点句子加强记忆的缘故,因为背诵不能向翻书那样随便往回翻。

迦叶洞窟看起来不像能舒适容纳500个人的样子,不过我们导游说,阿罗汉有神通,不能以凡人的感受和想象而论。

7. 那兰陀Nalanda

地点:Bihar省首府Patna以南,靠近Bihar Shrif。王舍城以北几公里。

背景和周边:悉达多离家后,拜师Arada阿罗仙人学习止禅一年在这一带。公元6世纪时候那兰陀成为印度灭佛前最庞大集中僧团和学园,玄奘法师曾在此留学六年,带了很多经典回国翻译,在他离开不很久那兰陀的学园和佛教在印度被毁灭,遗址部分已挖出土面成立公园,因为埋在土下反而保存的非常好,还有很大部分仍埋在土下。

8. 吠舍离Vasali

地点:Bihar省,Patna以北,沿着恒河的北岸。

背景介绍以及周边信息:

佛陀传道了45年直到80岁,一日定中知道自己将入灭。这时他住在吠舍离Vashali(也有说是王舍城),他决定去北方的靠近喜马拉雅山的Kushinagar入灭,那是他年轻时所熟悉的地方。于是他就和他们的门徒离开在吠舍离的精舍,启程向那个方向走去。

那时候沙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靠脚,不管去哪都是走着去的,所以这条地图上的Buddha’s MianRoad、“佛陀大道”是布满着他们的“脚”印的。

当我看到佛陀传这样记载时我很激动,于是我决定我也要这样做,我从那兰陀出发走到吠舍离,虽然我搭了便车,仍然发现,能这样走的体能真的不是一般人,路程实在太远了。我在吠舍离休息了两天后,继续向拘尸那迦走去。(不过后来我遇到阿楚仁波切请我搭便车,于是就没有走成功,包吃包住一路带到了舍卫国的孤独园。)

吠舍离城以一个大水池为中心,周围建有许多国家的寺庙,有日本的和平纪念塔,泰国寺和缅甸寺;佛陀的精舍遗址是几公里外的“芒果园”,这个园子据说是佛陀居住过最久的几个地方之一,先后住过十几年,有当时的大量僧房、殿堂、闭关房建筑的遗址,Vashali这座精舍和花园是当时一位妓女Amrapali供养佛陀的僧团的,可以想见接受它在当时和现在一样会很受非议。这位Amrapali后来也是佛的出家弟子。

吠舍离最值得朝拜的感动地方,我认为是芒果园里阿难的舍利塔。当我走到阿难的塔那里时,我从来不曾感到这么强烈冲动令我俯伏敬拜,心里荡漾强大的喜乐与温柔。我不能想象,如果没有阿难,佛教将是什么样子。因为所有的佛经都有阿难的印记,或者说所有的佛经都是阿难写的为正本,以“如是我闻,”为开头。当然不止如此,阿难是佛弟子中唯一懂得情的人,他有如此美丽的心灵,以至于舍利塔至今都散发那么美的波动。

所有朝圣地点都有很多国家建立寺庙方便朝圣团和朝圣者,可以住寺,乐捐。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