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旅网 > 佛教资讯 > 行业新闻 >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第三届“之江问道普陀潮音”研讨会圆满

2023年12月16日,由舟山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指导,普陀山佛教协会主办,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承办,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国际观音文化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普陀山教研实践基地协办的第三届之江问道·普陀潮音——普陀山佛教与禅宗中国化研讨会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根据议程安排,研讨会由开幕式、主旨演讲、学术研讨及闭幕式四部分组成。舟山市委、统战部部长王,舟山市委统战部一级调研员周开龙,舟山市委统战部民宗一处处长鲍卓越,普陀山佛教协副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学院副院长兼总务长界定法师,学院副院长兼院务办主任夏卫达,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张晓林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建光教授,中山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龚隽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冯焕珍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陈永革研究员,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崔玉卿研究员等来自多所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法师40余人出席本次研讨会,学院三百余名师生参加会议。

研讨会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开幕,会闲法师在开幕式致辞中向莅会嘉宾致以了由衷感谢及诚挚问候。他表示,历代来山住锡或参礼的禅宗祖师们,为普陀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希望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以远见卓识激活普陀山历代禅宗祖师们的思想遗存,为普陀山佛教坚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坚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贡献智言慧思。会闲法师还对本次研讨会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坚持发出与时代同频的正见之音。推进佛教中国化进程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发出佛教新时代的潮流之音,也要确保佛教中国化工作契合佛教宗旨,不与佛教根本教义相悖。二是坚持以四爱作为佛教中国化的基本精神内核。要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教的四爱精神作为佛教中国化发展的基本精神内核,让佛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三是坚持道风建设与人才建设并举。坚持普陀山佛教 道风兴教、文化兴教、修持兴教宗旨,以教风建设作为佛教自身建设的根本,谋划道风建设新模式。以全链条僧才培养数字化场景为依托,培育新时代佛教僧才队伍。

王建光教授代表与会专家学者致辞。他表示,普陀山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最要成果之一,丰富了中国佛教的存在形态。他认为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范式深化佛教中国化的当代建设,对于推进中国佛教的世界化存在着积极意义。当代普陀山佛教的思想建设已经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国际影响和时代内涵的建设成就。普陀山佛教协会和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长期不懈地推进佛教中国化的思想建设,重视挖掘普陀山佛教的思想内涵、文化精神,重视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学术形象和文化品牌。本次会议是普陀山佛教协会在新时代所作的又一重要工作。他祝愿普陀山佛教在文化的创新和转化中取得新的成就。

王部长在致辞时首先代表舟山市委预祝研讨会圆满顺利,并对各位到场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王指出,之江问道·普陀潮音品牌研讨会举办三年来,努力搭建起教界与学界沟通的桥梁,围绕观音信仰的中国化普陀山佛教的中国化和普陀山佛教与禅宗的中国化等主题,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研究,对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不断推进、不断深化佛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王表示,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不仅是阶段性的时代命题,更是贯穿始终的永恒命题。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既是党和政府对佛教等宗教的要求与期望,也是宗教自身健康传承的需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长久以来中国宗教正信正行的坚持与传承。他强调,以学术研讨会形式,持续强化对宗教中国化的学术支撑和理论充实,邀请来自天南海北、祖国东西的宗教学专家、学者和教界大德共话宗教中国化,有助于探索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中国宗教文化特质,有助于促进宗教与现代文化交流互动,更有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学术研讨会形式,强化宗教中国化的路径探索,有利于鼓励宗教界发挥当代价值,有利于形成适应我国国情和宗教实际的宗教中国化路径,更有利于引导宗教界为谱写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作出贡献。以学术研讨会形式,强化宗教中国化的实际行动,必将影响更多的人肩负起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历史性使命,必将形成更多的宗教中国化标志,必将推动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在接下来的主旨演讲中,周开龙调研员发表了题为《观音信仰与普陀山佛教之当代表达》的精彩演讲。周开龙在发言中回顾了观音信仰的历史起源、发展与传播,以及普陀山观音道场的成立及其特殊地位与影响。普陀山作为观音信仰的核心道场,承继并推广了观音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交融,在全球华人社群中有着重要地位。他肯定了普陀山佛教协会在宗教中国化背景下做出的尝试,普陀山佛教协会在坚持传统佛教教义的同时,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推动佛教文化的现代表达,以及观音信仰及佛教文化的传播,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为佛教中国化提供了宝贵经验。他指出,普陀山观音信仰和观音文化无愧为佛教中国化的典范,同时,佛教中国化的具体要素也正是观音信仰中内涵的特质。他希望普陀山佛教协会继续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勇猛精进,为坚持佛教中国化不断提供普陀山新的经验,树立新的样板。

随后以3场共计6组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学术交流,每组安排5位教授或法师作主题发言。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44篇论文,除上述文章外,中国社科院杨曾文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夏年研究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东亚学系陈金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净土文化研究中心温金玉教授,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韩焕忠教授,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林孟蓉教授,安阳工学院赵雅辞讲师,福建佛学院寂相法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能进法师、智瀚法师、演修法师、现了法师、法净法师等人也向会议提交了论文,分别就宋代曹洞宗真歇清了禅师及其地位和影响四祖道信与禅宗中国化道宣(596-667)禅修考《法华经》与佛教的中国化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册本褶装《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探析内丹学与禅宗交涉视野下的观音信仰及其胁侍龙女研究雪峰义存禅师禅法思想中国化的形成对禅宗发展的深远影响大势至菩萨信仰和狼山道场社会学视角审视下的禅宗农禅制度与普请法大川普济与《五灯会元》研究元代时期印度僧人指空生平行迹及其禅学思想禅七考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研讨会于下午举行闭幕式。闭幕式上,会闲法师代表主办方向各部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莅会法师、专家学者的支持表达了诚挚感谢。随后,法师对本次研讨会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本次研讨分为六个场次围绕普陀山佛教中国化这一主题,分别就观音信仰中国化普陀山禅宗禅宗中国化等课题从思想、义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宗教学等不同维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法师高度赞扬了参加学术研讨的各位专家、学者各出精彩纷呈的真知灼见,让人折服于学术的无限魅力,获得了新的思考与启迪。

李利安教授就本次研讨会作总结发言。他对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他指出,本次会议的44篇论文可以划分为普陀山佛教和禅宗中国化两个大的领域,在各自的领域内,又呈现出不同的问题关注与视角观察,显示出各自的学术风格,取得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新颖的学术思路、前沿的研究方法、新锐的问题发现和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在很多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后,李利安教授对两个大的领域进行了分别总结,将普陀山佛教研究分为四个分支:一、普陀山观音道场研究;二、普陀山禅僧研究;三、现当代普陀山相关问题研究;四、观音信仰问题研究。将禅宗中国化研究分为五类:一、以禅师为主要对象的禅宗研究;二、以文献为主要对象的禅宗研究;三、以思想为主要对象的禅宗研究;四、以制度为主要对象的禅宗研究;五、以士大夫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禅宗相关研究。此外还有一篇论文涉及中国佛教其他问题研究。李利安教授认为普陀山佛教与禅宗均属中国佛教的重要代表,本次普陀山佛教与禅宗中国化研究意义极其重大。他表示,普陀山佛教协会及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紧跟时代潮流,注重发现与探讨新问题,连续举办多次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对于学院在观音文化研究、中国化研究方面的用心用功表示了赞叹。

张晓林教授代表合作方致辞。他表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长期以来就在推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佛学研究的开展、佛学学科建设,及与国内佛教界和学术界佛学研究的交流互动宗旨下,举办各种主题佛学研讨会,自2013年以来,已举办了9次学术研讨会。学院不间断地举办佛学研讨会,就是为了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佛学研究和僧才队伍的培养。他指出,每次学术会议都得到了教、学两界的支持,尤以本次研讨会人数较多,所属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覆盖面更广。他认为,佛学研究队伍的培养,需要教、学两界的共同努力。他表示,《普陀学刊》乃落实政府宗教政策和传扬正信佛法、繁荣佛教文化和佛教学术的重要阵地,自2018年开始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每次研讨会主要宗旨,即通过研讨会为《普陀学刊》吸收教、学两界高质量稿源,提高《普陀学刊》的学术水平及在教、学两界的影响力。他希望各位法师、老师一如既往予以支持,惠赐高质量文稿,对《学刊》进行学术把关,共同将《普陀学刊》打造成一个高端佛学(宗教学)研究平台。

周开龙调研员进行闭幕式致辞。他对于见到教、学二界的新、老朋友表达了欣喜,对于诸位法师及专家学者在研讨过程中散发的智慧火花及真知灼见表达了赞叹。同时,对于本次研讨会主题的立意进行了阐释,指出佛教禅宗文化更多体现的是理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更易被现代人的接受和吸收,选择以禅宗文化为主题,更为贴合当下宗教中国化的大背景。他表示,通过研究佛教禅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映射出在新时代佛教界践行人间佛教的悲心法音和履行佛教中国化实践的远景宏愿。勉励佛教界顺应时代之势,积极探寻发扬佛教当代价值,积极探索佛教中国化的践行途径。他以禅宗发展的中国化为例,指出宗教只有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固本培元,不断将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协相融,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才能实现宗教的健康传承。他表示,普陀潮音自2021年创立以来,始终以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为讨论核心,广开言路,充分汇聚各方智慧,对各宗教的教理教规作出了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为共同探索宗教中国化浙江模式,拓宽宗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提供了平台。他对于莅会的法师、学者,对于学院的精心组织,对于组委会及会务组的辛勤付出表示了感谢。最后,希望与会众人将此次智慧成果弘扬传播出去,为构架宗教中国化理论体系和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贡献力量。

会后主办方会将收集到的44篇论文集结成册,整体纳入普陀潮音学术研究成果刊印。三年来,已形成论文集6册共计论文110篇。下一步,之江问道·普陀潮音宗教中国化品牌研讨会将继续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正信正行佛教文化,持续开展宗教中国化理论探索和学术研究,为宗教中国化理论体系建设和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贡献普陀山佛教应有的力量。(文/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图/妙棋)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